top of page

菜轎友善農場

靳湘晴

​作物

萵苣

​面積

1分

​背景

靳湘晴在花店環境中成長,對植物產生興趣,最終選擇轉讀農園系投身農業。大四開始務農,專攻萵苣生菜,以「菜轎」命名農場,象徵學習與探索。她採取漸進式經營模式,透過預購生產降低庫存壓力,並拓展銷售網絡,客群已達200人。

導入效益

縮短收成週期2-3天

節省用水20%

每季可提升產量5-8%

智慧農業,輕鬆管理;友善耕作,穩健前行!

​場域痛點

僅憑經驗無法實現場域的模組化複製,期望透過控制器的精準操控與感測器的數據支援,提供量化數據以輔助決策判斷。

靳湘晴深知在友善農業管理中,僅憑經驗難以實現場域的模組化複製,因為環境條件、作物需求和生長變數存在高度差異。為了提升農業生產的穩定性與可複製性,必須依賴科技的介入。希望透過控制器的精準操控,結合感測器的數據支援,可以即時監測環境變數,如溫、濕度、光照強度與土壤水分,進而提供量化數據輔助決策判斷。

解決方案

01.

智慧灌溉系統

02.

智慧化感測系統

03.

防減災Line通報系統

導入過程

越來越多青農選擇返鄉,希望實踐友善農業的理想,透過永續耕作方式改善傳統農業模式。然而,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存在落差,必須透過不斷試驗與調整,才能找到平衡點。以靳湘晴為例,她在導入智慧農業設備的過程中,不僅要學習設備的操作與維護,還需透過數據分析作物的生長狀況,調整管理策略。使用科學化管理方式,讓農業生產更加高效、穩定,也使友善農業的理念得以落實。

​使用效益

精準控制,產量提升!

透過數據分析與技術支持,可實現精準灌溉生產與場域複製,確保種植條件的一致性,降低因經驗不足所帶來的試錯成本,提高管理效率。在智食良果的幫助下,菜轎農場的產量提高5-8%,並縮短收成週期2-3天。同時,穩定的環境參數能有效降低作物損耗,進一步提升友善農業收益。現在靳湘晴也開始探索花卉市場,試種梔子花與野薑花。她認為農業應多元發展,並堅持熱愛與耐心,享受穩步前行的過程,追尋綠色夢想。

bottom of page